水产科学研究院
科技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前沿
世界首例 “无刺” 鲫鱼诞生,中国渔业科研获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 :2024/12/27 10:50:11 浏览 : 202 [关闭]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传出:世界首例 “无刺” 鲫鱼正式诞生,这一成果攻克了学界长达 50 多年关于 “肌间刺是否可选育” 的难题,在我国水产育种领域取得了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堪称渔业科研的重要里程碑。

      自 2009 年起,黑龙江水产所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创新团队以鲫鱼、鲤鱼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启了艰难的科研攻关之旅。团队精准定位到影响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基因 ——bmp6,并通过反复实验,于 2020 年成功获得无肌间刺鲫鱼第一代,2022 年第二代无肌间刺鲫鱼问世,实现了肌间刺去除率 100%,无刺鲫鱼种质创制大功告成。此后,团队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将其成功应用于鲤鱼、草鱼、银鲫、鲢鱼等多个鲤科鱼类,多个鲤、鲫无刺新种质也分别于 2022 年 1 月和 2024 年 7 月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有力证实了研究的有效性。

      12 月 5 日,在黑龙江水产所的实验室里,团队副首席匡友谊熟练地进行着 “显微注射操作”,这一看似简单却需要高度专注和精准度的动作,他每年都要重复上千次。他介绍道,这仅仅是基因编辑工作中的常规一环,通过仪器将基因编辑试剂精准注入鲫鱼胚胎中,是培育无刺鲫鱼的关键步骤之一。

      今年,“第五代无肌间刺鲫” 精彩亮相,其肉质鲜嫩度和营养成分与传统鲫鱼相比毫不逊色,且无肌间刺的特质更加稳定。匡友谊表示:“从外观到肉质、口感,‘第五代’无刺鲫鱼与普通鲫鱼几乎没有差异。”

      然而,科研的脚步并未停歇。匡友谊透露,目前团队正在无刺鱼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生长速度更快的种质,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积极研发不育品种,防止无刺鱼在养殖过程中逃逸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团队还需完成一系列生物安全评价流程,预计这一过程将耗时 5 - 10 年,只有在评价通过后,无刺鱼才会逐步在符合条件的水体中推广养殖。

      黑龙江水产所成功创制世界首例 “无肌间刺鲫” 种质,不仅让我国水产种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更标志着我国在鱼类基因编辑和种质创新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成果将有力推动我国渔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为全球渔业发展贡献了强大的 “中国智慧” 和 “中国方案”,激励着科研人员继续在种业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攻克更多难关,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