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研究院
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推广
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推广
斑点叉尾鮰北方大棚高密度养殖模式介绍
发布时间 :2021/4/19 8:54:09 浏览 : 1006 [关闭]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发生着转变,常规的草鱼、鲤鱼等家鱼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草鱼今年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斤三块多的低谷,而一些不含肌间刺的鱼,如鲈鱼、斑点叉尾鮰、鳜鱼等越来越火,特别是斑点叉尾鮰,今年的行情价格一路走高。北京、天津作为北方主要两大消费市场,故相比其他地方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用温泉水来饲养斑点叉尾鮰能成功解决其越冬问题,且能显著提高产量,本文旨在向大家介绍北方斑点叉尾鮰大棚高密度养殖模式,如有不当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指正。


一、大棚构建。

      每个池子水深3~5米,面积2亩左右,上面焊接钢构,覆盖薄膜,坑内用砖铺底,辅以70度温泉水和18度凉水,底部安装泥浆泵进行底排污。


二、鱼苗放养


      品种:斑点叉尾鮰

      规格:10尾/斤

      密度:25000尾/亩

      注意事项:控制温差,不宜过大


三、饲料及投喂。

      选择高档次斑点叉尾鮰膨化配合饲料,蛋白在36-38%,如此可以缩短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周期,从而显著降低固定费用。投喂时速度一定要快,可以防止大鱼霸占食台,并且在用投饵机投喂的同时辅以人工撒料,让周围的小鱼也可吃到饲料,这样可以避免个体大小差异。分阶段投喂饲料如下表:


四、水质调控。  

      主要是亚盐的控制,坚持每天进行底部排污,每15天使用过一硫酸氢钾改底片进行改底一次,每天加注新水,更换15厘米左右水深即可,每个池子配备6台以上叶轮式增氧机,在冬天棚内湿度大的时候可以辅以气泵微孔增氧。


五、疾病防控。

      小瓜虫病。这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如果环境条件适于小瓜虫病,几天内可至使鱼全部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此病有季节性,春季水温  20~25℃时适宜小瓜虫生长和繁殖。

      防治方法:每667m3水体,干辣椒粉 0.5~1kg与鲜生姜1~2kg 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次。

      水霉病。发病初期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蔓延扩展,很快向外长出绒絮状的白色菌丝体,与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使该患处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缓慢,食量减少,且常浮于水面,最终极度瘦弱至死。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的冬天或早春,体表受伤的鱼极易受水霉菌的寄生。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或1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5~10min。加强饲养管理,捕捞等作业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鱼体。越冬前,根据镜检结果用药物杀灭寄生虫可有效预防此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此病的主要症状是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眼睛外突,鳃丝发白,肾脏红肿,肝脏发白,脾脏肿大,腹部膨大、积水。鱼尾向下、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歇性的旋转,沉入水底衰竭而亡。

      防治方法:目前对此病毒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加强管理,预防该病的发生或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外用药物可以用碘制剂进行浸泡。内服药物,预防可以用三黄粉拌饵投喂;治疗可以用盐酸土霉素或氟本尼考,加适量维生素。

      肠道败血症: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死鱼腹部膨大,脾、肾肿大和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充血、发炎,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淡黄色的水样液体,黏膜水肿、充血。

      防治方法:1.每天每吨鱼用15~20g氟本尼考加适量Vc或鱼用多维拌饵投喂,连续 5~7d。2.每千克鱼在饲料中加入2g大黄、0.8g黄芩、1.2g黄柏,另加100mg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