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研究院
科技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前沿
我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丰硕,多项 “首次” 彰显大国实力
发布时间 :2024/11/18 浏览 : 151 [关闭]

      2024 年 12 月 10 日上午 10 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其中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备受瞩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开展的普查工作,虽限于养殖领域,但成果斐然,实现了多个 “首次查清”,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的地位。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普查历经三年,全国 7 万多名普查人员不辞辛劳,深入村庄、养殖场户,足迹遍布滩涂湖海,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编印了《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2023 年版)》和《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首次摸清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底数

      2013 年,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指出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已增至 200 多种。此次普查对 312 个重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在全国 2780 个县级区域展开 “拉网式” 清查。结果显示,普查到的 857 个种质资源涵盖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棘皮及其他类等 8 大种类,隶属 155 个科、369 个属、643 个物种,其中原种 558 个、品种 209 个、引进种 90 个。在种质资源数量、物种数量以及品种数量等方面,我国均位居世界首位,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首次明确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区域分布

      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份种质资源分布数量普遍高于内陆省份,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广东、浙江、广西、福建四省区种质资源数量均超 300 个,其中广东以 374 个种质资源位居榜首。这种分布情况与各地现有的水产养殖产量和产业发展态势基本相符,再次印证了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基石的重要结论。同时,吉林、山西、陕西、云南等传统水产养殖小省也展现出不小的种质资源潜力,如云南种质资源数量达到 240 种。此外,湖南、湖北养殖产量虽为贵州的 10 倍以上,但种质资源数量仅为贵州的 1.5 倍,这也为相关区域的水产养殖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有望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

首次掌握全国水产养殖主体底数

      我国水产养殖起源于池塘养殖,且多以家庭散户为主。长期以来,养殖主体数量虽多但缺乏精准统计。此次普查采用种质资源与养殖主体同步调查的方式,精准定位了全国 92 万家水产养殖主体和 2 万余家水产苗种生产主体的地理坐标位置,为这些主体赋予了 “数字身份证”。这是我国首次如此精确地掌握水产养殖主体信息,为后续的水产养殖监管以及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提供了关键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此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成果丰硕,不仅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也为全球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研究与管理贡献了 “中国智慧” 和 “中国方案”,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让丰富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